(一)测试方案与用例设计
需求分析与测试规划
对接产品研发、设计部门,深入理解电子产品(如电路板、智能硬件、电子组件等)的功能需求、性能指标(如电压电流参数、信号稳定性、功耗)及可靠性要求(如高低温耐受性、振动冲击抗性),梳理测试范围与重点。
制定电子产品测试方案,明确测试类型(如功能测试、性能测试、可靠性测试、电磁兼容 EMC 测试、环境适应性测试)、测试标准(如 IEC、GB、行业特定标准)、测试周期与资源配置(如测试设备、人员分工),确保测试方案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验证需求。
测试用例编写与优化
根据测试方案与产品规格书,编写详细的测试用例,明确测试步骤、预期结果、判定标准及所需测试工具,确保用例可重复、可追溯,覆盖正常场景与异常场景(如断电、信号干扰、负载波动)。
定期回顾测试用例执行效果,结合产品迭代更新(如功能新增、参数调整)与测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,优化测试用例库,提升测试覆盖率与效率,避免遗漏关键测试点。
(二)测试执行与数据管理
测试实施与过程管控
搭建测试环境,配置测试设备(如示波器、万用表、信号发生器、高低温箱、EMC 测试仪器、老化测试架),确保设备精度符合测试要求;按测试用例执行各类测试,记录测试过程中的关键数据(如实测参数、异常现象、操作步骤),确保测试过程可复现。
实时监控测试过程,及时处理测试中的突发问题(如设备故障、测试样品损坏、数据异常),暂停无效测试并协调研发、设备部门排查原因,保障测试工作有序推进;对测试样品进行标识与管理,避免样品混淆或丢失。
测试数据处理与分析
整理测试数据,使用 Excel、Origin、Matlab 等工具进行数据统计与可视化分析,对比实测结果与设计标准的差异,识别产品潜在问题(如性能不达标、功能不稳定),形成数据化分析结论。
针对测试中发现的异常数据,深入排查原因(如测试环境干扰、样品个体差异、设计缺陷),通过重复测试、变量控制等方式验证结论,为问题定位提供准确数据支撑。
(三)问题追踪与报告输出
缺陷管理与闭环跟踪
记录测试过程中发现的产品缺陷,详细描述缺陷现象、复现步骤、严重程度(如致命、严重、一般、轻微)及影响范围,录入缺陷管理系统(如 Jira、禅道),并同步至研发部门。
跟踪缺陷修复进度,对修复后的产品进行回归测试,验证缺陷是否彻底解决,避免修复引入新问题;对未解决或复现的缺陷,与研发团队共同分析原因,推动问题闭环,确保产品质量达标。
测试报告编写与复盘
编写电子产品测试报告,汇总测试范围、测试用例执行情况、测试数据、缺陷统计、风险评估等内容,明确产品是否满足量产或交付标准,为产品研发改进、生产决策提供依据。
参与测试复盘会议,总结测试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(如测试用例遗漏、设备准备不充分),提出测试流程优化建议(如引入自动化测试工具、优化测试环境搭建流程),提升后续测试工作效率与质量。
(四)测试体系优化与支持
测试工具与方法升级
调研电子产品测试领域新技术、新工具(如自动化测试平台、AI 辅助缺陷检测系统、高精度测试仪器),评估其在实际测试场景中的应用价值,引入合适的工具或方法,提升测试效率(如减少人工操作、缩短测试周期)与准确性。
推动测试标准化建设,制定测试设备操作规范、测试数据记录标准、缺陷分类与评级准则,确保测试工作统一、规范,降低人为误差。
跨部门协作与技术支持
配合生产部门开展量产产品的抽样测试与质量监控,提供测试技术支持(如指导生产测试人员操作、协助解决生产测试中的异常问题),确保量产产品质量稳定。
为销售、客服部门提供产品测试相关技术支持,解答客户对产品性能、可靠性的疑问,提供测试数据参考,助力产品推广与客户问题解决。